15vip太阳集团登陆学前教育研究院院长:林炎琴
【专家简介】 林炎琴,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浙江省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15vip太阳集团登陆学前教育研究院院长,曾获得全国第六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园丁奖、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自主游戏
全美幼教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颁布的第三版《0-8岁适应性发展幼教实务》中“发展与学习原则”第十项明确指出:“游戏是发展自我管理以及促进语言、认知与社会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教师要提供充足时间、材料与经验让幼儿游戏、探索与互动”。游戏分为自主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自主性游戏可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那么,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向林炎琴教授学习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有效开展吧!
案例:美味冰激凌
在建构区的游戏中。军军对路路说:“我插好了一个东西,你看像什么?”路路说像冰激凌,于是也模仿着插了一个。就这样,他们俩你一个我一个,一口气插了好几个。突然,军军说道:“这么多冰激凌怎么吃得掉呢?”路路想了想,回答说:“我们开个冰激凌店。”
经过一会的搭建,军军和路路的冰激凌店开张了,可是幼儿都在各玩各的,没人知道他们开了冰激凌店,因此,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光顾。教师观察到这种情况后就扮演成顾客来到店里,说:“你们新店开业有什么促销活动吗?”这句话启发了幼儿。军军建议道:“我们免费品尝吧。”说着便吆喝了起来:“快来吃呀,又香又甜的冰激凌——免费品尝哦!”
其他幼儿听到免费品尝冰激凌,都涌了过来,一下来了很多人,秩序有点乱。这时,亮亮主动出来维持秩序,要求大家不要一下子来很多人,只允许留五人排队其余人先回去(幼儿在游戏中最容易接受游戏规则)。于是,大部分幼儿都回到原来的地方。
过一会儿,大家陆陆续续来排队领冰激凌,秩序很好。这时候,亮亮已经主动扮演起了店员,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冰激凌不免费了。亮亮出来吆喝道:“冰激凌3元一个,大削价咯——”这时,又有顾客过来买冰激凌,有买一个的,也有买两个的(数学的学习蕴含在其中了)。
在“美味冰激凌”的案例中不难发现自主游戏的特征:
(一)自主游戏是幼儿发起、幼儿主导的活动
幼儿的主动性是自主游戏的主要特点,自主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使幼儿乐意参与游戏并且易于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幼儿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中,动手动脑,创造性地开展整个活动。游戏主题的出现及游戏情节的发展是幼儿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游戏情景、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深化的,计划是生成的,体现游戏本身的目的。这种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是正向的,虽然游戏中的情节不一定都是愉悦的,但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ニ)自主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反映周围环境的活动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反映周围环境,呈现他们的生活经验,但是这种反映不是镜子似的反映,而是主观能动地反映在游戏中,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假想生动地、创造性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内容。他们不受现有环境的限制,也不考虑游戏结果带来的困惑,有时甚至会异想天开,这恰恰反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双向心理表征,既可以表征成生活中的角色,又可以表征成游戏中的角色。
(三)自主游戏的规则是隐喻在活动中的
有人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游戏中没有规则,一旦有了规则就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其实并非如此。自主游戏同样需要规则,但自主游戏中的规则不是教师制定、外在、强加给幼儿的,而是幼儿在游戏中约定俗成的,这种规则表现为内在的情景性和秩序感,幼儿自己创造隐性的、内在的秩序和规则。这些隐性的、内在的规则体现了以下特点:规则是大家共同协商、一起参与、愉快接受、共同遵守、随游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自主游戏是幼儿的内在动机性行为,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活动,摆脱了用手段与目的形式来考虑问题的束缚。因此,成人应提供可以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物质和心理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提供保障。
(一)自主游戏的设计
宽松的游戏环境是幼儿顺利开展自主游戏的重要保证。游戏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此处主要谈谈物质环境的创设。
案例:没人愿意来的“茶室”
幼儿园中班教室宽敞的走廊上,安排了一个“茶室”,其他游戏区都在教室里。经常发现来“茶室”玩的幼儿没过多久就走了,不愿意继续。究其原因,孤零零的茶室基本没有客人,作为游戏者不能游戏。一段时间后,“茶室”连游戏者也不来了。
出现没有人愿意来茶室玩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创设不合理,"品茶”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来说本来就不感兴趣,更何况它独立于其他游戏区之外呢?游戏环境创设除了一般的要求,根据自主游戏的特点又该如何规划呢?
1.空间设置要有利于开展游戏和促进幼儿发展
2016版《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游戏空间是为幼儿提供探索、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因此,在空间设计上既要符合动静区域恰当分离,又要能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积极地进行交往,提供便利条件。如室内空间,各区域之间最好有比较清楚的边界和明显的通道,有利于游戏时的专注和区域间互动和交流。室外空间要宽敞,为幼儿从事自发性的探索提供必要的空间,最好能根据游戏材料的特点规划相应的空间,有利于维持和延伸游戏活动。尼格( Henniger,1994)研究指出,户外游戏空间应该有4个主要特点:儿童可以在游戏空间里进行有益健康的冒险、接受渐进式挑战、玩不同形态的游戏以及操作材料的设备。
2.玩具材料要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深化游戏水平
美国贝勒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不玩耍、不接触人和物的幼儿,大脑比同龄儿童小20%~30%,玩具可以刺激每个神经元多生长25%的突触。因此,玩具和游戏材料对儿童来讲是何等重要。
玩具和游戏材料具有激发和深化幼儿游戏的功能,是开展游戏的重要条件。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所谓'活'的玩物就是变化很多的,小孩子玩了不容易生厌的;所谓‘死’的玩物,就是呆板的,不会变化的,小孩子一玩就要生厌的。”玩具和材料要具有多元化的目标,最好是低结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联想和行动,具有象征性、可代替性。幼儿对陌生的材料,会想着“这是什么、我可以怎么玩”,就会去探索;面对熟悉的材料,会想“我还能用它干什么”等。因此,我们要研究用什么材料来引发幼儿的行为,当材料被幼儿熟悉之后,我们还能用什么材料来替代,或用什么方式激励幼儿一物多玩、千变万化等问题。幼儿选择材料、摆弄材料、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幼儿正是在与游戏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因而,我们认为:科学、合理、适时、恰当地提供游戏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备用区创设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
留白是绘画创作中的一种构思,可以创造出无画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无穷的想象。如果游戏空间设计也能适当“留白”,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留白”的动是浅层次的,是缺乏自主和自由的,也是乏味的。空间的留白是一种智慧,赋予幼儿更多的选择。
教师在游戏材料投入时,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一个“材料备用区”,将一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集中放在备用区供幼儿自主选用,如易拉罐,放在超市是商品,放在材料备用区任幼儿自由选用,就可以当城墙的建筑材料,用胶带绑成梅花桩,在角色游戏中可以当器皿、当花瓶等。一物多用,以物代物,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备用区的位置根据幼儿园实际因地制宜。
案例:材料备用区幼儿的自主游戏
大班幼儿游戏时间到了,按照往常,大家自己选择区域开始游戏,童童和嘉嘉逛来逛去好像在选择,大概不想玩什么吧,他们去教室的一角拿了两块垫子来到走廊一处,将垫子铺开后两人躺在垫子上,那惬意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开始,他们就海阔天空地聊,聊动画片、聊爸爸讲的故事,聊着聊着,他们根据故事的内容扮演起了角色,一个扮演大灰狼,一个扮演小红帽,完全沉浸在故事角色中。只见童童一人演俩角色,既当小红帽又演外婆,最后把大灰狼赶跑了。他们在剧中扮演原有的角色,但情节、角色语言是他们自由创作的。
第二天的游戏时间一开始,他们就又拿了垫子来到“不是区域的区域”,开始他们自己的游戏……
空间留白和材料备用区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他们可以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任意走动、大胆创新、团队合作等。
(二)自主游戏的实施
自主游戏中的计划,是幼儿自己根据需要生成的,游戏计划可以是一个人的思考,也可以是多人商量的结果。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性的:当幼儿游戏进展比较顺利时,教师是观察者;当幼儿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可以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幼儿参加自主游戏的机会应该是平等、自由选择、不受教师安排和限制的。在自主游戏中需要处理几对关系。
1.自由与规则
自主游戏中,自由在前,规则在后。在游戏中生成规则,幼儿容易接受。有些人认为过去的游戏将幼儿管得太多了,幼儿没有自主性,导致出现假游戏,因此现在提倡自主游戏,就是完全放开,幼儿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但幼儿在游戏中生成规则也是必要的,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有关规则方面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学会等待,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结果,在尝试中不断生成规则。自由和规则是相对独立的,自由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遵守规则也是为了更好的自由,否则,自由就是一句空话。案例“美味冰激凌”中,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规则”产生了,只能留5人等待。规则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得到他们的理解,大家就自觉遵守了,接下来的"自由”就得到了保障。
2.自主与指导
自主游戏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当游戏的“导演”,否则,将影响幼儿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但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欠缺、思维能力有限,当出现困难、问题自己解決不了的时候,教师如果没有适当地介入,会使幼儿对游戏失去信心和动力。教育者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自主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时机进行观察,走近幼儿,既当幼儿的玩伴,又当幼儿的顾问。华爱华说,“随幼儿去”的无所作为也不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机会的初衷,因为既然教育利用了游戏,那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理解幼儿游戏行为带来的发展信息,为幼儿提供顺应其游戏需要的生成式回应。
因此,教师要为游戏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将教育目标渗透在幼儿的游戏中。
3.过程和结果
自主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结伴、自定主题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自由性、娱乐性,幼儿的自主、探索、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得到了充分发展。必须承认,幼儿在体验游戏过程带来快乐的同时,同样期待游戏的结果。王振宇认为,游戏具有虚拟强化作用,“游戏固然重过程,但不等于游戏没有结果。我们知道,结构游戏具有明显的目的导向,目的就是结果。小朋友用乐高搭了很高的楼,不舍得推掉,其实都是对结果有期待的,只不过,这种结果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有人认为游戏强调幼儿快乐就行,也有人认为游戏要让幼儿得到发展。其实,幼儿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三、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观察、反思与介入
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舍恩( Donald Schon,1930-1997年)认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从业者在实践中变成研究者。反思实践的特征在于:立足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解决特定情境中的问题,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获取实践性学识。自主游戏强调教师在游戏前厘清自身角色和地位,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切实反思,合理介入,在游戏后要注重反馈评价等。
(一)善于观察
蒙台梭利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晴。教师对自主游戏的指导,首先要建立在对游戏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发展水平,并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更好地“介入”,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里德尔-利奇在《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观察不应该因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展开并使其符合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应该将其作为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及其需要的起点。”
自主游戏中,观察可以采用扫描法对全班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观察,如幼儿开展了哪些游戏主题、喜欢用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在哪些地方玩、愿意跟谁一起玩等。也可以运用追踪法对某几位幼儿进行持续观察,观察幼儿游戏发展的全过程,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水平及出现的情况,以便于获得更详细的信息。观察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
(二)勤于反思
在自主游戏中,一些教师有时是有观察无反思。如教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某个区域无所事事,整个游戏时间"银行”区角无人光顾,幼儿表情淡漠,且天天如此。久而久之,幼ル再也不想当“银行”工作人员了。如果教师观察到这种现象后进行反思,找出“银行”无人光顾的原因和对策,也许结果就不是如此了。
(三)适时介入
“介入”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在字面上没有自上而下的方向性,“介入”既要考虑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幼儿自身的愿望,教师的立足点是幼儿与幼儿当前的游戏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如“美味冰激凌”活动中,当冰激凌店无人光顾、“店员”不知所措时,教师捕捉到此情此景,一句“你们新店开业有什么促销活动?”启发了幼儿,接下来游戏故事出现了转机并进一步深化。这种“介入”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自然而然进行的。“介入”并不是教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指导”,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
案例:东东当爸爸
东东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时,每次喜欢当爸爸,但每次都会对娃娃大发牌气甚至动手,有时还边打边说:“不听话打死你。”金老师发现后,记录下东东打幼儿的具体情景,发现东东总是拎着布娃娃的胳膊打大腿,每次动作几乎相同。打完后,生气了一会儿就恢复情绪。这引起了金老师的反思。
于是,有次金老师看到东东又来到角色区当“爸爸”,就说:“我来当你的孩子。”东东楞了ー下说:“好吧。”这ー次东东没打“孩子”。之后,老师将看到的情况跟东东妈妈进行了交流,妈妈听了以后当即脸色就变了。交流过后,金老师得知,东东爸爸牌气较暴躁,东东在家“顽皮”的时候,爸爸很不耐烦的时侯会打东东,其动作与东东在游戏中的表现相似,妈妈心疼东东,有时会与爸爸争论,夫妻俩为此事有过不少矛盾。
金老师到东东家进行家访,妈妈特意安排东东到外婆家去。金老师将东东在幼儿园的情向东东的父母做了详细汇报,大家交流了各自的想法。金老师要求东东爸爸配合,不要再打东东了。一方面要了解东东这时期的特点;ー方面,不能再采取暴力的措施对待东东,否则会在幼儿心理上留下阴影,将来可能会将这种暴力行为对待社会与他人,后果就严重了。东东爸爸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对东东的影响,接受了金老师的建议。经过一学期的家园配合,东东在游戏中的表现是经常给“幼儿”讲故事。
由此可见,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观察、反思和适时介入可以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教师在以下3种情況下介入游戏是比较合适的:一是幼儿游戏难以延续的时候;二是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因素的时候;三是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至于介入的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游戏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语言提示、行为暗示、环境的隐性介入或者直接干预等。